请输入关键字
科研资讯
全部
全部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活动
科研诚信
科研成果
喜报
学术活动
科技中心学术沙龙—实时亚细胞代谢分析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为了进一步拓展我院在临床疾病发病机理领域的研究深度,促进相关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应用,2025年2月17日,我院临床医学研究所邀请江苏瑞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市场部应用科学家杨立杰带来题为“实时亚细胞代谢分析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的技术讲座。讲座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吸引了我院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研究生的广泛参与。 讲座从三个方面深入剖析实时亚细胞代谢分析技术在临床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实时亚细胞代谢分析技术原理、主要特征和优势、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1.实时亚细胞代谢分析技术原理 实时亚细胞代谢分析技术基于纳米探头及电化学/光学反应技术,可以实时、连续、定量地检测单个活细胞及亚细胞的代谢类小分子含量及酶活性。此外,在保持细胞活性的同时可实现细胞内容物的提取及注射(图1)。   图1. 亚细胞代谢分析技术原理图   2.实时亚细胞代谢分析技术特点 该技术可以在亚细胞水平(细胞质、细胞核)实现双模态原位、定量、实时检测,可检测单个活细胞内的100余种小分子含量及酶活性 (ATP、ROS、乳酸、葡萄糖甘酶等)(图2)。 图2. 光电双模态同步检测细胞核和细胞质内活性氧水平     此外,该技术可实现亚细胞水平提取细胞器,也可将药物或其它物质微创注入细胞内,并实现靶分子的实时检测(图3)。这将有助于在疾病机制研究及药物研发中更深层次的逻辑构建。     图3. 注药与药效同步检测示意图   3.实时亚细胞代谢分析技术在疾病领域的应用 技术专家结合最新研究案例,详细阐述了该技术在几大疾病领域的应用前景: · 肿瘤疾病:该技术可有效检测及定量正常细胞及肿瘤细胞相关代谢指标差异,并有助于药物作用靶点的发现、药效评估。 · 代谢性疾病:利用该技术,可从单细胞及亚细胞水平检测代谢性疾病相关指标,评估药物作用机制。 · 神经疾病:通过超微量提取技术可实现神经元干细胞轴突、树突特定条件下神经递质抽提,并结合质谱技术有效区分差异。 讲座结束后,与会人员踊跃提问,就该技术在临床疾病机制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技术专家耐心解答,并分享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使参会者获益良多。通过此次技术讲座,我院科研人员对实时亚细胞代谢分析技术的优势及其在临床疾病研究中的广泛应用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启发与方向。        
2025.02
20
工作动态
“科技创新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中日友好医院成果转化签约仪式暨第二届科技成果推介会成功举办
2024年10月21日,由中日友好医院科技中心主办的“科技创新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中日友好医院成果转化签约仪式暨第二届科技成果推介会在我院综合楼成功举办。周军院长、宋树立书记、曹彬副院长、崔勇副院长出席会议,医疗健康相关的55家企业、基金会、风险投资机构100余名代表参会。 推介会现场 宋树立书记主持开场仪式并表示,近年来医院持续加大科研创新力度,加强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不断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已取得不俗的成绩,推介会作为一次展示项目和链接资源的机会,希望能够实现基础研究到产品应用之间的有效连接。周军院长在致辞表示,“十四五”以来,我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成立了科技中心,通过重塑科研平台、优化科研条件、完善科研制度等手段,有效地提升了医院基础科研水平和科技成果创新的能力。未来医院将在国家级基地和跨学科研发平台建设等方面持续投入,进一步促进医院科研成果的转化。 领导致辞 曹彬副院长主持了成果转化签约仪式。中日友好医院科技中心李平教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侯刚主任、超声医学科郑敏教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邓明明团队研发的四项成果分别成功转让给广东康臣药业集团、北京阳光易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明达数研投资有限公司、浙江优亿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累计转化金额超过5500万元。 签约合影 在科技中心刘丽宏处长的主持下,周军院长、宋树立书记随后为首届中日友好医院技术经理人标准化能力建设培训考试中成绩优异的张国超、孔晓牧、尹琳等8位优秀学员代表,分别颁发培训证书。 医院领导与优秀学员代表合影 科技成果推介会环节,来自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皮肤科、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普外科·代谢减重中心、药学部、护理部等12个科室的14个创新项目分别进行了现场路演。每个项目负责人分别围绕项目背景、产品规划、团队情况、市场分析、商业模式和项目计划等方面进行了汇报。 项目路演现场 我院自2022年科技中心成立以来,科技成果转化金额、项目数量连创历史新高,目前已累计转化项目18项,合同额超1亿元。2023年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排行榜上我院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全国排名20,专利授权量全国排名21,单个项目成果转化到账金额已超过500万。未来科技中心将继续探求多种形式的资源链接,以使我院更多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推动我院的高质量发展。
2024.10
25
学术活动
明道讲堂-科研篇 第15期-《类固醇激素膜受体亚家族的发现和GPCR的微环境药理学》
我院于2025年1月9日举办了“明道讲堂-科研篇”第15期,本期特别邀请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副院长、高等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物理系主任孙金鹏教授作为讲学专家。孙金鹏教授以《类固醇激素膜受体亚家族的发现和GPCR的微环境药理学》为题,为与会研究者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演讲。本次活动由科技中心(科研处)基础研究部王在副主任主持,曹彬副院长为孙金鹏教授颁发感谢函。 曹彬副院长为孙金鹏教授颁发感谢函 孙金鹏教授首先介绍了膜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的背景、GPCR靶点药物及其临床应用。随后,他详细讲解了配体发现、功能研究以及靶点确认等相关GPCR靶向药理学研究。重点解析了GPCR在感知痒觉、力学刺激以及多种配体编码机制中的作用,深入探讨了G蛋白偶联受体的质子感知机制及其演化机制。最后,孙金鹏教授介绍了GPCR在听觉和平衡感知中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孙金鹏教授讲学 互动环节,与会者们积极提问并参与讨论。孙金鹏教授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经验与心得体会,并与与会研究者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本次活动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膜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的宝贵机会,同时也为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之间的紧密合作架起了桥梁。 现场互动提问  
2025.01
20
学术活动
明道讲堂-科研篇 第14期-《抗原受体驱动的B淋巴细胞免疫活化和抗体应答》
我院于2024年12月25日举办了“明道讲堂-科研篇”第14期,本期特别邀请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清华大学免疫所长聘终身教授刘万里教授作为讲学专家。刘万里教授以《抗原受体驱动的B淋巴细胞免疫活化和抗体应答》为题,为与会研究者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演讲。本次活动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翟振国副主任主持,并为刘万里教授颁发“明道讲堂特聘专家”聘书。 翟振国副主任为刘万里教授颁发聘书 刘万里教授首先介绍了抗原在BCR上呈递的刚性程度对IgG1记忆性B细胞激活、增殖、抗体类别转换及免疫应答的影响。随后分享了其团队的发现,IgG1-BCR胞内区域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突变体G396R显著增强了酪氨酸信号转导基序与Src家族酪氨酸激酶Lyn的结合亲和力,降低了IgG1记忆性B细胞的活化阈值。hIgG1-G396R被进一步证明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一个新风险因子和结直肠癌的保护因子。 随后,刘万里教授团队追溯了IgG1-G396R在人类种群中的分布和起源,并阐明了其与疾病易感性及人类进化史的关系。研究发现,hIgG1-G396R变异体在东南亚中南半岛为主的周边地区人群呈现超高频分布,能增强针对危险致命生物的IgG1型抗体防护反应,并揭示该变异体最早出现在五万年前的尼安德特古智人的抗体编码基因组中。 刘万里教授讲学 这一发现深刻阐释了环境选择压力如何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上塑造人群遗传结构,以及通过调控记忆性B细胞抗原受体IgG1-BCR的跨膜信号转导增强人类抵御病原体的免疫力。这项研究不仅为理解人类免疫系统的进化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疾病风险评估和免疫治疗策略的开发带来了新的视角。 现场互动提问    
2025.01
06
1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