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成果推介
半自动微线圈定位装置
项目负责人:孙宏亮
产出类别:医疗器械类
创新类型:现有技术改进
项目科室:放射诊断科
专科领域: 公卫影像检验类
孙宏亮,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副教授、硕 士研究生导师。临床工作主要方向是胸腹部影像诊断学和 CT 引导下介入放射学,熟练掌握 CT 引导下全身各部位病 变穿刺活检、肿瘤消融及粒子植入等手术;科研方面致力于体部肿瘤影像生物学标记研究和 CT 引导下介入放射学临 床研究。   项目简介 现有推送装置与穿刺针结合处密闭性不佳,需要将推送装置拔出穿刺针外并反复推送定位线,导致气胸出现几率高(95% 以上);对于外周不同深度结节,推送装置推送深度固定,无法进行调整;目前锚定定位针有四个锚头,主要用于肺内固定,但锚头太多容易造成肺组织局部撕裂,有时会影响术后病理分析;改良装置加置弹送装置,是定位针推送操作变半自动化,简化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弹送装置根据肺内结节深度,设置不同定位深度档位,操作更灵活准确;加置硅胶软塞,穿刺过程中减少外界气体进入胸膜腔;减少锚定定位针锚头数目;锚定定位针与微线圈结合进行定位。   专利信息 专利号:ZL202021811765.0   已获基金资助 无   合作方式 ▉专利许可(独占许可、普通许可) ▉专利转让    
氩氦刀配套活检装置
项目负责人:孙宏亮
产出类别:医疗器械类
创新类型:现有技术改进
项目科室:放射诊断科
专科领域: 公卫影像检验类
孙宏亮,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副教授、硕 士研究生导师。临床工作主要方向是胸腹部影像诊断学和 CT 引导下介入放射学,熟练掌握 CT 引导下全身各部位病 变穿刺活检、肿瘤消融及粒子植入等手术;科研方面致力于体部肿瘤影像生物学标记研究和 CT 引导下介入放射学临床研究。   项目简介 现冷冻消融过程与穿刺活检是分别进行的两个操作,需要选择两个穿刺位点(如果只需一个氩氦刀的话),分别进行备皮、消毒、局麻、CT下调整进刀/针角度及位置,即类似的步骤重复两次,无论是患者身体承受的刺激以及射线剂量均是双倍。穿刺活检后活检位点易出血,如对肺内病灶进行活检取材,患者易出现肺内出血,甚至咯血等并发症。若与冷冻消融操作同时进行,在冷冻温度在-20℃时取材,局部组织呈低温冷冻状态,可有效避免这些并发症。 作为氩氦刀设备的配套活检器械,可减少患者身体二次操作损伤及辐射暴露、减少活检并发症。   专利信息 专利号:ZL202220994845.7   已获基金资助 无   合作方式 ▉专利许可(独占许可、普通许可) ▉专利转让
一种无菌操作平台
项目负责人:孙力超
产出类别:医疗器械类
创新类型:有明确的技术改进
项目科室:急诊科
专科领域: 其他〖医学研究类〗
孙力超,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多项横向基金。一直 工作在急诊科临床一线,近十几年来主要致力于脓毒症、脓毒症休克及急性肺损伤的研究和诊治,近 5 年在国际知名 期刊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对脓毒症肺损伤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项目简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菌操作平台。所述无菌操作平台包括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两个滑动槽,所述壳体的一侧开设有进出口,所述进出口上设置有第一密封门,所述第一密封门上开设有观察口;多个第一紫外线杀菌灯,多个所述第一紫外线杀菌灯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一侧内壁上;数码显微镜,所述数码显微镜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内壁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菌操作平台具有可保证实验的无菌环境、可降低挥发气体的有害程度、可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使用效果较好的优点。   专利信息 专利号:ZL202323590384.0   已获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合作方式 ▉专利许可(独占许可、普通许可)▉专利转让 ▉作价入股 ▉合作开发 ▉委托开发
一种血液透析导管结构
项目负责人:田志永
产出类别:医疗器械类
创新类型:预期可领先国内同类技术或产品
项目科室:肾病科血液净化中心
专科领域: 护理类
田志永 本科 主管护师 肾病科血液净化中心副护士长   项目简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液透析专用管,包括引导插入管和设置在引导插入管一端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端两侧分别设置有导管组件,连接块的外壁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限位组件,通过限位组件的设置用于对导管组件的一端进行限位固定;所述导管组件包括导管本体和螺纹连接在导管本体一端的封口机构,封口机构的外壁一侧磁性连接有对接机构,通过封口机构的设置用于对导管本体的一端进行封堵,通过对接机构的设置用于对导管本体的一端进行带动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患者需要对导管本体进行限位固定时,通过将医用胶布的一端穿过穿透槽的内腔中,再将空心对应盖的一端和螺纹封盖进行磁性连接,使得空心对应盖带动螺纹封盖一同进行移动,通过将医用胶布的另一端绑定在患者身上进行固定,使得医用胶布通过固定空心对应盖的同时完成对螺纹封盖和导管本体的一同固定,当操作者需要对医用胶布进行拆卸时,可先通过将空心对应盖从螺纹封盖的一端拔出后,再直接对绑定在穿透槽内腔中的医用胶布进行取下,这样的设置可提高患者收取胶布时导管本体设置的稳定性。   专利信息 专利号:ZL202420290317.2   已获基金资助 无   合作方式 ▉合作开发
一种新型 PET/CT、CT 专用头枕的设计
项目负责人:王猛
产出类别:医疗器械类
创新类型:现有技术改进
项目科室:核医学科
专科领域: 公卫影像检验类
王猛,主管技师,从事核医学技术工作 12 年,发表学术论文 10 篇,其中与该项目相关的研究论文 1 篇,该项目已 获第六届(2023)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项目简介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X 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CT)是 21 世纪一项非常重要的医学成像技术,其中 PET 图像可以提供病灶的功能和代谢信息,CT 图像可以提供病 Emission Tomography/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PET/ 灶的解剖定位和结构信息,PET/CT 是将 PET 图像和 CT 图像精确地融合在一起,具有了定位准确、清晰明了、灵敏 度高等优点。PET/CT 检查主要分为 PET 图像的采集和 CT 图像的扫描两个过程,检查时间相对较长,共需要大约 15 分钟。检查全程严格要求受检者双手抱头姿势不能移动,否则会导致 PET 图像衰减校正错误,且无法与 CT 图像准确 融合,严重影响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检查操作人员需要帮助受检者正确摆放双手位置,且在检查过程 中需多次叮嘱受检者不能移动双手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检查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也降低了受检者的舒 适度和依从性。该创新项目设计了一种新型 PET/CT、CT 专用头枕,可以很好地辅助受检者固定头部及轻松摆放、固定双手和胳膊的位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临床意义和市场前景。   专利信息 专利号:ZL202023326213.3   已获基金资助 无   合作方式 ▉专利转让 ▉合作开发  
股骨头松质骨取样装置
基于 AR 技术的股骨头坏死微创手术导航系统及导航方法
项目负责人:王卫国
产出类别:医疗器械类
创新类型:国内先进或填补国内空白
项目科室:骨科·关节外科
专科领域: 骨科
王卫国,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导师,中日友好医院骨科 • 关节外科主任。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 会骨科分会数字化骨科委员会委员、髋关节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骨关节分会常委;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骨科分会常委等。   项目简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 AR 技术的股骨头坏死微创手术导航系统及手术方法,导航系统包括头戴式 AR 设备、处理器、 图像采集组件、执行装置、空间定位器组件、探针、3D 定位导板 ;3D 定位导板固定于股骨颈部骨脊并设有手术导向开口 ; 空间定位器组件设置于 3D 定位导板、探针、手术部位及执行装置上 ; 图像采集组件采集空间定位器组件及手 术部位的相关坐标信息 ; 处理器将坐标信息与三维模型进行配准 ; 以及根据坐标信息生成真实手术空间,将真实手术空间、三维模型、拟手术路径进行融合,将融合图像显示在头戴式设备中,并实时跟踪显示执行装置的位姿 ; 达到头戴式 AR 设备与执行装置辅助技术相结合。   专利信息 专利号:ZL201911002646.2   已获基金资助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合作方式 ▉专利转让 ▉合作开发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髋关节镜手术辅助教学系统。
项目负责人:王卫国
产出类别:医疗器械类
创新类型:国内先进或填补国内空白
项目科室:骨科·关节外科
专科领域: 骨科
王卫国,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导师,中日友好医院骨科 • 关节外科主任。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 会骨科分会数字化骨科委员会委员、髋关节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骨关节分会常委;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骨科分会常委等。   项目简介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髋关节镜手术辅助教学系统。系统包括数据处理子系统和基于虚拟现实的手术模拟子 系统;数据处理子系统包括数据导入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基于虚拟现实的手术模拟子系统包括术前计划模块、工具 存储模块和手术模拟模块,手术模拟模块用于从术前计划模块中调取出规划有手术入路的三维病灶模型和从工具存储 模块中调取出医疗器械构,构建出虚拟手术室、使操作人员借助 VR 头戴式装备在虚拟手术室中完成髋关节镜手术虚 拟流程。该系统通过对病态髋关节三维重建,模拟髋关节镜手术操作,将髋关节三维立体图像与髋关节镜放大视野相 叠加,使得操作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髋关节镜下空间立体定位,并且可以大大地缩短手术学习曲线。   专利信息 专利申请号:202011420009.X   已获基金资助 北京市科委项目   合作方式 ▉专利转让 ▉合作开发  
基于质谱技术的哮喘急性发作预警的体外诊断试剂盒.
项目负责人:王晓雪
产出类别:医疗器械类
创新类型:国际领先或填补世界空白
项目科室:药学部
专科领域: 呼吸胸外消化类
王晓雪,副主任药师。兼任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北京药理学会精准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 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TDM)研究专业委员会药物分析学组秘书、北京药师协会 TDM 药师分会委员等。主持国自然、北自然基金等课题共 7 项,参编书籍 2 部,以第一 / 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著 5 篇,授权专利 6 项。   项目简介 哮喘是威胁公共健康的慢性肺部疾病之一,急性加重是导致哮喘病死率和住院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临床常规检查缺乏 敏感性、特异性,并滞后,无法对急性发作进行提前预判。本研究突破了基于体外诊断(IVD)质谱的准确、简便、可靠、稳健的鞘脂代谢物分析的创新性系列关键科学技术;发现鞘脂代谢物升高与重症哮喘显著相关;诊断模型效能高达 0.8 以上;同时研发适用 IVD 质谱的鞘脂标志物检测试剂盒,可用于急性发作期的预测、诊断、危险分层、病情监测和预后,将成为哮喘疾病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首次揭示了鞘脂代谢物在哮喘急性发作预测中的巨大价值,已获批发明专 利 1 项、PCT 专利 1 项。我国约有 4570 万哮喘患者,并且哮喘死亡率远高于发达国家,但是哮喘急性加重风险预测诊断试剂仍属空白,该类试剂的临床需求很高,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规模和临床稀缺性。目前国际著名大学、研究所 和试剂公司正在积极开展该方面的工作。本项目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工作,有望填补哮喘急性发作预警标志物的国际空白,实现“从 0 到 1”的创新性临床转化   专利信息 专利号:ZL202311394888.7   已获基金资助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   合作方式 ▉专利转让  
一种智能自助咽拭子采样的医学影像管理软件和健康自助小屋终端机
项目负责人:肖丹
产出类别:医疗器械类
创新类型:国内领先的新诊疗方式
项目科室:控制吸烟与呼吸疾病防控部
专科领域: 呼吸胸外消化类、其他:控烟、公共卫生
肖丹,研究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长期开 展我国控烟与呼吸疾病防控医教研工作,承担国际及国家级课题 30 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文章百余篇;为历版《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和《中国临床戒烟指南》的重要执笔者及通讯作者,获省部级科技奖 3 项。   项目简介 我国呼吸疾病防控形势极为严峻。然而,现有呼吸疾病监测回转时间长、操作繁琐,制约了防控效果,同时,吸烟是 呼吸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而我国吸烟者的吸烟危害知晓率较低,戒烟意愿不强。我们根据已获得的软件著作权“呼吸系统疾病基因检测自助采样系统”,与哈尔滨星云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研发的自动出料机、电磁门、消杀装置、双 目摄像头、工控机、人脸测温刷及刷卡装置等设备进行整合,研发“健康自助小屋”,能实现便捷、准确的咽拭子、鼻拭子、唾液等生物样本的自助采样。该健康自助小屋为全国首创的具有二类医疗器械证的自助采样装置,在此基础 上,计划拓宽检测的取样范围,并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提高采用规范性。同时,首次研发适于国人戒烟治疗的基因检测试剂盒,有望显著提高国人戒烟成功率;首次建立基于环境和遗传信息的慢阻肺多基因风险评估模型,并开发配 套基因检测试剂盒,实现精细化治疗、预后风险评估、高危人群分层和管理等功能。   专利信息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23SR0224969   已获基金资助 中日友好医院成果转化项目   合作方式 ▉作价入股 ▉合作开发 ▉委托开发 ▉其他    
1 2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