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成果推介
基于智能重建的抽动障碍诊断评估及长期监测
项目负责人:许小菁
产出类别:医疗技术类
创新类型:国内领先的新诊疗方式、新应用领域拓展
项目科室:儿科
专科领域: 妇儿病理类
许小菁,主治医师,儿科学博士。开设我院儿童抽动障碍专业门诊,长期从事儿童神经系统疾病领域疾病研究,具有扎 实的临床及科研基础,主要负责抽动障碍患儿的初诊及长期管理,对采集临床病史,评估病情具有充分的工作基础和经验。以第一作者发表 SCI 及中文核心期刊论著 10 余篇。联合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徐枫副教授团队进行项目研究,该团队 在人体具有坚实的科研基础。   项目简介 抽动障碍是起病于儿童时期,以面部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已有超过 1000 万儿童青少年罹患并受到 其共患病的困扰,严重影响了学习、社会适应能力、个性及心理品质的发展。该病的评估均依靠病史描述及主观量表, 缺乏客观指标,而病情评估和长期监测对治疗至关重要。本项目将智能重建技术应用于抽动病情评估,实现方便、精 准、快速的疾病评估。首先,通过病例收集专业医师评估,建立临床信息数据库;其次,采集患儿面部抽动症状视频利用智能重建技术实现运动信息重建,建立数字化三维运动数据库,后利用上述两大数据库的对应信息训练基于深度 神经网络的智能模型,最后,基于该模型开发疾病诊断系统,用于临床诊断和长期监测。该系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数字化重建患儿抽动表现,既可以精准评估病情,指导治疗,又可远程记录传输患儿日常表现,方便快捷分析病情,随 访疗效,不影响儿童日常学习生活,不占用家长工作时间,便于医师长期管理;同时保护隐私。   专利信息 专利号:ZL202310938871.7   已获基金资助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M22024)   合作方式 ▉专利许可(独占许可、普通许可) ▉专利转让 ▉作价入股
一种基于互联网诊疗的电子病历处理方法和系统
项目负责人:尹 琳
产出类别:医疗技术类
创新类型:现有技术改进、新应用领域拓展
项目科室:医院发展办(含远程中心)
专科领域: 信息科
尹琳,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副研究员,近年来参与多项互联网+医疗应用程序及业务平台开发。研究领域为互联网+医疗政策研究,自然语言处理及深度学习模型研究,医学元数据标准化存储及分析,人工情感理解及情感计算等。申请发明专利 7 项(已授权 4 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2 项。   项目简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互联网诊疗的电子病历处理方法和系统,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生成 备选诊疗方案,首先计算结构化文本匹配度,可以将当前患者的病情信息与历史病历进行比对和匹配,找到与患者病情相似的过往病例,快速筛选出与患者病情相近的历史病历,缩小医生的搜索范围,有助于提供更准确的参考和借鉴, 为制定诊疗方案提供依据。同时,利用公钥对脱敏后的电子病历进行加密,进一步地保障患者的电子病历在共享的过程中的信息安全,有效保护患者的隐私和敏感信息,降低数据泄露风险。   专利信息 专利号:ZL202310930499.5   已获基金资助 中日友好医院成果转化项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项目: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项目   合作方式 ▉专利转让 ▉作价入股 ▉合作开发  
一种慢性病患者的述情障碍评估方法和系统
项目负责人:尹 琳
产出类别:医疗技术类
创新类型:现有技术改进、新应用领域拓展
项目科室:医院发展办(含远程中心)
专科领域: 信息科
尹琳,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副研究员,近年来参与多项互联网+医疗应用程序及业务平台开发。研究领域为互联网+医疗政策研究,自然语言处理及深度学习模型研究,医学元数据标准化存储及分析,人工情感理解及情感计算等。申请发明专利 7 项(已授权 4 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2 项。   项目简介 述情障碍是以当事人不能准确识别他人情绪,不能完整描述自我情绪和外向性思维,缺乏想象力、思维过于具体和僵 化为其特征的一组临床症状,也是一种涉及情感——认知两方面的基础人格特质。慢性病患者由于长期病痛折磨以及疾病带来的经济、社会、家庭负担,在治疗过程中会逐渐形成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由于“病耻感”以及较低的就 医意识,早期发生焦虑和抑郁的慢性病患者往往存在述情障碍,心理因素会严重干扰治疗效果,影响生存质量。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慢性病患者的述情障碍评估方法和系统,获取患者语音数据集,提取预处理后的语音数据的声学特征将 语音数据转化为文本数据;提取文本数据中可用于评估述情障碍的文本特征,并将文本特征组成文本特征序列;通过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对文本特征序列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整体文本特征;通过逻辑回归算法, 根据整体文本特征进行分类,评估慢性病患者是否存在述情障碍。   专利信息 专利号:ZL202310967558.6   已获基金资助 中日友好医院成果转化项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项目: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项目   合作方式 ▉专利转让 ▉作价入股 ▉合作开发  
用于分析自然语言的心理健康评测系统、方法及介质
项目负责人:尹 琳
产出类别:医疗技术类
创新类型:预期可领先国内同类技术或产品┋有明确的技术改进
项目科室:医院发展办(含远程中心)
专科领域: 信息科
尹琳,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副研究员,近年来参与多项互联网+医疗应用程序及业务平台开发。研究领域为互联网+医疗政策研究,自然语言处理及深度学习模型研究,医学元数据标准化存储及分析,人工情感理解及情感计算等。申请发明专利 7 项(已授权 4 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2 项。   项目简介 本发明提供用于分析自然语言的心理健康评测系统、方法及介质。所述系统包括:词法分析模块,用于获取自然语言 文本,对所述自然语言文本进行预处理,得到所述自然语言文本的词法单元;语法分析模块,用于利用预先训练的语法分析模型对所述词法单元进行处理;根据每个词法单元生成所述自然语言文本对应的语法序列;对所述语法序列进 行聚类运算,将所述词法单元输入至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识别;以及情感分析模块,用于将所述语法序列输入预先训练的情感分析模型,生成所述自然语言文本的情感评测结果数值。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分析自然语言的心理健康评测方法。本发明实现了利用神经网络高效、准确地分析自然语言文本,获取心理健康的监测结果。   专利信息 专利号 :ZL202410979088.X   已获基金资助 中日友好医院成果转化项目   合作方式 ▉专利许可(独占许可、普通许可)▉专利转让▉作价入股▉合作开发▉委托开发    
单髁关节置换技术改良 --- 运动学对位对线技术
项目负责人:张启栋
产出类别:医疗技术类
创新类型:预期可领先国内同类技术或产品
项目科室:骨科 - 关节外科
专科领域: 骨科
张启栋,医院菁英骨干人才,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高级访问学者。 兼职白求恩精神研究会矫形分会青年学组组长,中国骨科菁英会关节外科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学组委员 等。主持省部级课题 7 项。发表论文 80 余篇,获专利 6 项。主编、副主编书籍各 1 部,参编 8 部。   项目简介 牛津单髁关节置换术(OUKA)技术要求较高,良好的术后运动学是手术成功的关键。OUKA 垫片随着股骨运动而运动, 股骨假体位置不良会造成垫片运动轨迹不佳,甚至伸膝时悬出撞击,导致脱位、疼痛等并发症。因此,股骨假体的准确定位安装至关重要。笔者在总结大量实践经验基础上,改进手术技术,提出基于运动学对位对线单髁置换技术。通 过设计相关操作器械,手术更精确。临床随访,运动学对位对线单髁关节置换技术中期疗效满意,不仅符合牛津单髁关节置换设计原理,操作简单,而且更符合生物力学特征,假体安装位置满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   专利信息 专利号:ZL202221396439.72 ;ZL202221065526.4   已获基金资助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中日友好医院人才培育工程; 中日友好医院临床科研项目   合作方式 ▉专利许可(独占许可、普通许可)▉专利转让 ▉合作开发  
全国多中心透析合并冠心病患者诊疗现状、预后及相关机制研究
项目负责人:郑金刚
产出类别:医疗技术类
创新类型:有明确的技术改进
项目科室:心脏科
专科领域: 心内科
郑金刚,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日友好医院心脏科主任。担任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共病精准诊疗分会会长、 北京医师协会心内科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病疾病预防与治疗分会常委、美国冠脉介入协会成员(FSCAI),《中华心血管病学杂志》、《中国循环杂志》和《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杂志 编委等职。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主持国自然重大研究计划、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北自然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重点攻关等项目,以第一作者 Atherosclerosis 等高水平杂志发表 SCI 论文 40 余篇,获授权 4 项国际和国内发明专利。 / 通讯作者在 Circulation、Cardiovasc.Diabetol、Atherosclerosis 等高水平杂志发表 SCI 论文 40 余篇,获授权 4 项国际和国内发明专利。   项目简介 心血管疾病是终末期肾脏病透析患者的首要死因,冠心病占比最高。透析患者发生冠心病时,往往冠脉病变严重 ( 钙 化严重、病变弥漫等 ),同时全身合并症多发,显著影响患者的治疗预后。目前对于透析合并冠心病患者没有公认的治疗推荐,临床上缺乏针对这一特殊人群的预后评估工具。此外,透析患者合并严重冠脉钙化和复杂高危病变,显著 增加了冠脉支架植入的难度,同时透析患者冠脉微循环障碍发生率高、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率高,均降低了支架植入后的获益。虽然已有研究报道透析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脉钙化和冠脉微循环障碍的潜在机制,但其确切机制尚未 完全阐明。为此,本研究开展全国多中心透析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前瞻性注册登记研究,旨在阐明我国透析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现状和预后转归 ; 基于大数据深度学习算法建立此类患者的预后风险预测模型,探索这一特殊 人群冠心病的优化治疗方案 ; 借助靶向代谢组学方法进一步探索透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冠脉钙化和冠脉微循环障碍的发病机制,寻找改善透析患者血管病变的新靶点。相关研究结果有助于优化透析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路径,并将 以专家共识、高水平学术论文、专利、数据库、生物样本库等形式发表,为优化这一特殊人群的治疗策略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专利信息 专利申请号:202410949293.1   已获基金资助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中日友好医院临床科研项目   合作方式 ▉合作开发    
防治阿尔茨海默病中药一类新药克赛德的临床前研究
项目负责人:赫 军
产出类别:医疗药物类
创新类型:世界领先的新诊疗方式
项目科室:药学部
专科领域: 中医、中西医结合及药学类
赫军,博士,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副主任,主任药师,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专业学位硕 士研究生导师;目前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委员,《中草药》、《中国药房》杂志青年编委等职。长期从事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发现及新药开发工作,主持承担过 国家及省部级课题 10 余项,至今发表中英文文章 80 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 30 项(其中授权 21 项)。   项目简介 阿尔茨海默病 离得到的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并首次发现其具有抗 (AD) 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目前临床上缺乏理想的治疗药物。克赛德是本课题组从中药山茱萸中分 AD 药效,且已获得专利保护(授权号 :ZL201910834734.2),本研究将继续完善克赛德药学、药效学和安全性评价内容,为将其开发成新型抗 AD 候选药物克赛德,具有安全性高、疗效确切、质量可控、价格低廉等优点,在防治 AD 药物奠定基础。中药来源的抗 AD 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社会意义和巨大的经济价值。   专利信息 专利号:ZL201910834734.2;ZL202110911742.X   已获基金资助 中日友好医院人才项目   合作方式 ▉专利许可(独占许可、普通许可) ▉专利转让 ▉作价入股 ▉合作开发  
防治缺血性脑卒中一类新药佳思明尼的临床前研究
项目负责人:赫 军
产出类别:医疗药物类
创新类型:国内先进或填补国内空白
项目科室:药学部
专科领域: 中医、中西医结合及药学类
赫军,博士,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副主任,主任药师,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专业学位硕 士研究生导师 ; 目前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委员,《中草药》、《中国药房》杂志青年编委等职。长期从事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发现及新药开发工作,主持承担过 国家及省部级课题 10 余项,至今发表中英文文章 80 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 30 项 ( 其中授权 21 项 )   项目简介 缺血性脑卒中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健康,且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缺血性脑卒中临床上仍十分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 申请人所在课题组研究发现瑞香狼毒中的化合物佳思明尼 ( 狼毒宁 B,Chamaejasmenin B) 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作用确切 : 改善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 (tMCAO) 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减少脑梗死面积,抑制氧化应激反应, 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 对过氧化氢损伤和氧糖剥夺复氧 (OGD/R) 损伤的 SH-SY5Y 神经细胞损伤亦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应激作用有关 ( 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 :ZL201710877533.1)。课题组已通过简单易行的专利技术获得 公斤级的佳思明尼原料药,纯度达到 99% 以上 ( 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 :ZL201710116390.2)。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按照新药注册申报的要求,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补充完善佳思明尼原料药和制剂的临床前药学、药理学和安全性评价 研究,撰写报批资料,旨在向 NMPA 申报临床试验研究批件   专利信息 专利号 :ZL201710877533.1;ZL201710116390.2   已获基金资助 暂无   合作方式 ▉专利许可(独占许可、普通许可)▉专利转让 ▉作价入股 ▉合作开发 ▉委托开发
一种治疗化疗致手足综合征、靶向治疗致手足皮肤反应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项目负责人:贾立群
产出类别:医疗药物类
创新类型:国际领先或填补世界空白┋国内先进或填补国内空白
项目科室: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
专科领域: 中医、中西医结合及药学类
贾立群,主任医师,博导,岐黄学者。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四五”高水平 中医药重点学科、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负责人,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中西医结合肿瘤专科医联体牵头人, 任中华预防医学会中西医结合预防与保健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等。   项目简介 抗肿瘤治疗所致手足痛(包括手足综合征和手足皮肤反应)是肿瘤临床常见并发症,目前西医指南对其尚无有效推荐。 研发团队根据 2 项 222 例临床研究提出手足疼痛的三种中医辨证分型,制订《手足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其中靶药所致手足疼痛归属于血虚风燥型,研发祛风通络 - 通络散 (LC09) 外治技术。LC09 外治靶药致手足疼痛有 效率较对照组提高 36.4%(81.4% vs. 45%),治疗后 NRS 评分降低 3.6 分,靶向治疗完成率提高 47.1%(72.1% vs. 25%)。祛风通络外治技术解决了因手足疼痛导致的靶药减量 / 停药问题,提高了疗效,增加优势人群生存获益。作 为靶药所致手足疼痛推荐药物纳入《Systemic Therapy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hinese Consensus-BasedInterdisciplinary Expert Statements》国际共识,补充了靶药致手足疼痛国际指南缺乏有效治疗推荐的空白。   专利信息 专利号:ZL201610438863.6   已获基金资助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2BAJ18B05、2015BAI04B07); 国自然面上(81573779、82174134); 首都临床特色课题(Z171100001017207)   合作方式 专利许可(独占许可、普通许可)▉专利转让 ▉合作开发 ▉委托开发  
1 4 5 67 8